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Slide 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3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3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3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3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3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3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3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3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3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3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4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4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4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4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4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4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4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4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4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4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5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5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5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5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5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5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5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5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5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5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6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6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6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6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6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6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6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6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6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6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7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7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7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7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7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7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7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7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7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7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8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8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8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8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8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8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8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8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8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8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9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9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9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9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9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9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9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9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9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9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0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0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0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0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0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0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0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0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0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0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1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1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1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1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1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1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1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1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1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1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2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2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2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2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2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2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2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2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2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2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3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3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3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3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3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3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3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3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3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3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4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4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4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4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4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4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4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4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4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4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5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5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5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5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5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5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5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5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5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5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6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6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6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6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6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6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6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6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6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6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7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7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7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7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7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7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7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7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7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7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8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8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8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8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8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8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8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8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8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8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9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9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9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9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9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9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9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9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9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19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0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0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0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0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0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0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0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0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0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0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1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1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1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1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1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1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1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1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1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1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2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2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2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2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2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2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2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2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2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2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3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3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3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3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3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3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3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3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3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3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40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41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42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43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44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45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46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47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48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


Slide 249

第十三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述及定义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的转运: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 内呼吸,包括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窒息的定义:上述任何一个呼吸过程受阻或异常,导致全身各
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害,整个过程称为窒息(asphyxia) 。

(二)窒息的分类
 根据呼吸过程不同环节的功能障碍分类
外窒息:主要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
碍。因外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称为外窒息。
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淤

滞等情况。因血液中气体的运输或内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窒息
称为内窒息。
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等也可引起

窒息。
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称为窒息死(asphyxial death)。

 根据窒息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分类
1.机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因机械性暴力作
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
异物阻塞呼吸道等引起的窒息。
2.电性窒息(electrical asphyxia):指电流作用于人体,
使呼吸肌或呼吸中枢功能麻痹而引起的窒息。
3.中毒性窒息(toxic asphyxia):毒物使血红蛋白变性或
功能障碍;细胞内氧化酶功能降低、消失;改变细胞膜通
透性,引起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及组织细胞对氧摄取、
利用障碍;使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的窒息。

4.空气中缺氧性窒息(asphyxia due to ambient low oxygen
content):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窒息。

置身于高原地区;被关进密闭的箱柜;被困于塌陷的矿
井、坑道内等。
5.病理性窒息(pathological asphyxia):疾病引起的窒息。
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等疾病;颈
部或颌面外科手术引起颈部血肿压迫呼吸道;产妇分娩过程

中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所致的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颅内出血、羊水吸入性肺炎等所致的窒息。

颈部左侧血肿

咽部出血、会厌喉头水肿、气管内充满血性
液体

国外的法医学者对窒息的分类:
1.闭塞口鼻孔引起的窒息(smothering);

2.阻塞口腔或咽部引起的窒息(suffocation);
3.颈或胸腹部受压引起的窒息(asphyxia due to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① 缢颈(hanging by ligature)
② 勒颈(ligature strangulation)
③ 扼颈(manual strangulation)
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胸腹部受压使呼
吸受限而致窒息

4 . 喉 部 及 下 呼 吸 道 阻 塞 引 起 的 窒 息 ( internal
obstruction of larynx/lower airway)
① 喉部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occlusion of the upper
airway)
② 喉头水肿(laryngeal edema)
③ 喉头痉挛(laryngeal spasm)
④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异 物 阻 塞 ( obstruction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5.化学性窒息(chemical asphyxia)
① 因在密闭环境中或环境中氧被其他种类气体,如N2 、
NO等取代引起的窒息;
② 细胞因有毒气体,如CO、H2S、HCN等中毒引起的
窒息。

法医学实践中,以机械性窒息在最常见和重要。根据暴
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类:
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缢颈、勒颈、扼颈。
2.闭塞呼吸道口所致的窒息:用手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
和鼻孔。
3.异物阻塞呼吸道内部所致的窒息:各种固体或有形异物
阻塞咽喉或呼吸道;胃内容反流误吸入呼吸道。
4.液体吸入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水、酒类、油类、血液等
液体物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
5.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人体被挤压在坍塌的建筑物中;
被埋在砂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压或踩踏等。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过程中机体的
功能改变
从机械性窒息的因素作用于人体开始,直至人体死亡
的过程中,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

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其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机械性窒息因素
的性质、作用方式、窒息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等。
主要的改变:①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③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④ 肌肉功能障碍。
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最为明显。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六期:
(一) 窒息前期(prodromal stage of asphyxia)

呼吸道受阻使氧气吸入障碍后,体内尚有剩余的氧可供
组织细胞利用,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此期可不表现出任
何症状,一般可持续0.5分钟。持续的长短差异较大,体质好,
受过训练的人,可持续1~1.5分钟。
(二)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inspiratory dyspnea)
体内缺氧和CO2 潴留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频
率加快,吸气强于呼气。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因呼吸运动
加剧,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静脉系统淤血,颜面
和手指发绀,眼球突出等。可持续1~1.5分钟。

(三)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stage of expiratory dyspnea)
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加剧呼

吸运动,使呼气强于吸气。全身骨骼肌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逐
渐发展为强直性,甚至角弓反张。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意识
逐渐丧失,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可出现流涎、排便或排精现

象。一般不超过1分钟。
(四) 呼吸暂停期(stage of apnea)
因严重缺氧,呼吸中枢深度抑制,呼吸浅、慢,最后停
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肌肉松弛,全身痉挛消失,
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状如假死。持续约1~2分钟。

(五) 终末呼吸期(stage of irregular respiration)
呼吸中枢已近衰竭,出现潮式呼吸,呈间歇性张口呼
吸,鼻翼扇动,颈部肌肉也参与呼吸运动。一般有数次间
歇性深呼吸,间隔逐渐延长。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
约持续一至数分钟。
(六) 呼吸停止期(stage of respiratory arrest)
呼吸停止,仍可有微弱的心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期持续时间长短、表现程度,因个体年龄、身体状
况而异,年老体弱者持续时间较短。窒息全过程所经历的
时间约5~6分钟。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一)脑的血液供应及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0~2.2%,但其血流量约为全身血
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脑各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不一,其耗氧量也不相同。灰
质的血流量约是白质4倍,而其耗氧量却高达白质5倍。大脑
各叶血流量及耗氧量也不同,枕叶>额叶>顶叶。
 脑组织中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神经细胞突触耗氧量大
于神经细胞。脑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存,高度依赖稳
定、丰富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完全阻断5秒钟即可导致意识丧
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难以恢复的脑损害。

(二)窒息时症状
窒息初期,通过神经反射,脑血管代偿性扩张,可使脑部

血流量增加约50%。脑皮质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
血供量也最多。
当脑持续性缺氧缺血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判
断力下降,运动不协调。严重时,导致烦躁、惊厥,继之
阵发性痉挛,或全身强直性痉挛。身强体壮者惊厥显著,
而年老体弱或被麻醉者则较微弱甚至不发生。窒息发生后
1~2分钟内,意识即可丧失,不能再作有意识的活动,出现
昏迷乃至死亡。

三、血液循环障碍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剧烈吸气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加

剧,回心血量增多,肺内血管及右心均充盈血液,大静脉高
度淤血,颈静脉怒张,出现颜面肿胀紫绀,心搏开始变慢。
至呼气性呼吸困难期,肺内部分血液注入左心和大动
脉,血压上升。胸腔器官,如肺、心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
生出血,被膜下可见淤点性出血。之后心肌陷于疲劳,并因
持续缺氧,心搏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心肌
对于缺氧敏感,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
4~5%,表明心肌氧耗量较大,利用氧的能力也强。

窒息时,冠脉代偿性扩张,使心肌血流量增加4~5倍。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心肌细胞可因供氧不足而导
致代谢功能障碍,细胞膜电位降低,出现心电图改变(ST段
降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传导性降低;心率不齐等)。
失代偿时,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可逆性的缺氧性损害。窒

息过程中,舒张压一般降低,但收缩压持续升高,直至死亡
时急剧下降。

四、肌肉功能失常

机械性窒息时,因脑缺氧,意识可迅速丧失,肌肉松
弛,不能做有意识动作。呼气性呼吸困难时,呼吸肌收缩
增强,可发生全身性惊厥。
窒息表现从开始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5~6分钟,
称为急性窒息死亡。有时机械性外力使气道并未完全闭塞,
仍可呼吸少量空气,或气道闭塞短时间后又缓解,恢复呼
吸后再度闭塞,使窒息死亡的时间延长,称为亚急性窒息
死亡。若窒息后未立即死亡,而存活一段时间后又因并发
症而死亡者称为迟发性窒息死亡。有报道缢颈后被抢救复
苏一例,39天后死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的一般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1.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
其程度因机械性窒息的原因而异。
因勒颈、扼颈或压迫胸腹部死亡者,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颜面部发
绀及肿胀明显,以面部、口唇、耳廓等为著,但紫绀只有在
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其他因非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如死后时间较长,可因体内
血液中氧份耗尽而出现类似发绀表现。一般当血液中还原血
红蛋白的含量超过50g/L时,不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多少,
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机械性窒息死(勒死)面部所见

2.瘀点性出血
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隆部、球结膜内外眦部常见圆
形、针尖大小出血点,呈孤立存在或聚集融合,严重者呈
淤斑状,特别是头部呈低位状态时更易形成。
瘀点性出血部位:①球睑结膜常见,多呈双侧性;②部分
案例中,在颈部受压处以上部位的皮肤;③甚至口腔粘膜
可见出血点。
瘀点性出血原因:①小静脉淤血;②窒息缺氧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强;③毛细血管破裂;④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⑤血压升高等,常在窒息发生当时或15~30秒
内发生。

3.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窒息而死亡者,因缺氧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液不凝,流动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死后不久可出现
较弥漫而显著的尸斑,呈暗紫红色,可在尸斑显著部位伴有

点状出血。

4 .尸冷缓慢
窒息过程中常因缺氧而发生惊厥,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
死后尸冷过程相应延缓。

5.牙齿出血(玫瑰齿)
部分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淡

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形成机制可能是
窒息过程中缺氧导致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
玫瑰齿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
特异性。

6.其他所见
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时,可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死者

可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还可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
可染有血色。其他可见眼球突出、舌咬痕等。

二、尸体内部征象
1.内部器官淤血
在机械性窒息过程中,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急骤
增加,使肺、右心房、右心室及全身的静脉系统淤血,各
内脏器官呈明显的淤血状态。
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其机制可能是

窒息时缺氧,使脾代偿性收缩,脾内大量的红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中以增加输氧能力。也可呈淤血状。

2. 器官被膜下、粘膜瘀点性出血(petechial
hemorrhage)
Tardieu斑(Tardieu’s spots):机械性窒息死者在肺表面,
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
腺、颌下腺、睾丸和婴儿胸腺被膜下以及脑蛛网膜,口腔、
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
可见出血点。

19世纪由法国警察外科医师(police surgeon)A. A.
Tardieu在检验扼死者尸体上首先描述此种现象,故称之为
Tardieu斑。
形成机制:与体表瘀点性出血相同,非窒息死者的特有征
象。各种原因所致猝死、败血症、某些毒物中毒(磷、砷
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死者尸体中也可见到。

3.肺气肿、肺水肿
原因:呼吸困难,胸腔内负压增高;
所见:肺气肿、肺水肿,甚至肺泡破裂发生气胸。因肺严重淤血,
可伴有肺泡内出血。
如果窒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水肿液与呼吸道内的粘液及空气
相混合,形成泡沫,经气管涌出,附着在口、鼻孔处。如果肺内细
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泡沫可呈淡红色。

4.其他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主要原因: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而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致。
其他原因死亡者也可见:死后因组织细胞将剩余的氧耗尽,血
液均呈暗红色。死亡后不久血液先发生凝集,继之内皮细胞因缺氧
性损害释放出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凝
集的血液发生溶解而呈流动性。不是窒息死者所特有。
 胰腺出血 部分案例中可见胰腺被膜下和/或实质内片灶状出血,
也可能伴有腺泡细胞或脂肪坏死。但无炎细胞浸润。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一)脑
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氧6~8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
出现不可逆性的退行性改变。
部位:以大脑及小脑皮质、海马回及皮质下神经核团(苍白

球、丘脑、下丘脑、齿状核)等部位受累最为严重。
所见:细胞肿胀变圆、尼氏小体溶解消失、胞浆液化或空泡
形成;核仁消失,或核固缩、核破碎乃至消失;神经细胞呈

嗜酸性染色,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增
宽,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灶状出血。

(二)心肌
时限:缺氧5~6分钟后
所见:心肌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核内和胞浆内有空泡
形成。心肌间小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有些心肌细胞出现均匀一致的嗜酸性改变。
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肿胀,染色质凝集在核膜下。胞浆中
糖原颗粒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心肌细胞坏
死。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嵴肿胀,结构不清楚。
(三)肺
宏观:肺气肿改变,年轻死者常见间质性肺气肿,肺前缘
可出现大泡。
微观:肺间质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
内大量水肿液;片、灶状间质、肺泡腔内出血。

(四)肝
微观:肝细胞缺氧3~10分钟;颗粒变性,胞浆及核周围出
现空泡,散在分布,为可逆性改变。
电镜:阻断血流10分钟,肝细胞空泡变性,其中含有脂滴。
30分钟,线粒体及内质网膨胀,糖原消失,细胞膜破裂。

迁延性死亡者:肝细胞胞浆中散在性、均质、圆形玻璃样
变性小体,直径2~4μm,PAS染色呈弱阳性。
(五)肾
肾组织淤血,间质水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但不如心肌和肝细胞的变化明显。

第四节 缢 死
(Death from hanging)
定义: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
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
死,俗称吊死。

一、缢索、缢套和结扣
(一)缢索(ligature)
用于缢颈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根据缢索的性质,可
分为以下三种:
1.软缢索 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
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

2.硬缢索 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
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
3.半坚硬缢索 质地界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
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皮带等。
在野外还可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叉等缢颈;在室内颈
部压迫在桌椅横挡或沙发扶手上、床或木板边缘等,均可达到
缢死目的。汽车内,使用安全带自缢等。

(二)缢套(loop)
通常将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通过打结做成索套,式样不
一。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
和滑动型索套。
1.固定性索套(loop with a fixed knot):又称死套。索
套的绳结固定(死结)。
缢吊中,身体随体重下坠时,索套的周径大小基本不变。
可分为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索套周径较大,仅颈部受压部位与缢索相接触,索
套呈U字形,称为开放式死套,此型最常见。

闭锁式:缢索全周与颈部紧密接触,结扣为死结,索套呈环
形,绳端固定于高处;或缢索打死结后又从项部绕至颈前交
叉,两端再左右分开,分别沿两侧下颌角、乳突向后斜向上
升。

2.滑动型索套 (loop with a slip knot):又称活套。
缢索的一端先打结形成一小套,再将缢索另一端穿
进小套,形成一个大套;或将缢索两端对折后,再穿入
另一端所形成的套内,做成双股索套。索套周径大小可

随体重压力的增加而缩小,并收紧压迫颈项部。滑动型
索套易形成闭锁式。
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
套、三套或多套等,以单套和双套较常见。

(三)绳结(knot)

 是缢索上所系的结扣,一般用软缢索或半坚硬缢索缢
颈时常有绳结。

 绳结的种类较多,包括活结、死结、帆结、瓶口结、
领带结、外科结等。

 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或其
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现场

勘察时必须保留绳结的原状,不能解开,以便为进一
步检验鉴定做参考。

各种缢索、缢套与绳结

软缢索
活套
单绳套

活套

双活套

死套

牛桩结

固定性
绳套

多匝绳套 皮带套

二、缢死的体位
体位: 缢死可在悬位(双足离地);双足不离地(立、蹲、

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颈部压力:悬位缢颈者颈部承受体重100%的压力;立位和蹲
位者约70%~80%;坐位者约15%~20%;卧位者约15%~40%。
这些体位缢吊时都能使颈部的血管和气道压闭而引起窒息死
亡。

各种体位缢颈及
颈部受力示意图

完全性缢颈:双足离地的悬位缢颈者;
不完全性缢颈:其他体位缢颈者。

根据实验,颈部各血管受压闭塞只需要十几公
斤(17kg)的力。即使不完全性缢颈,身体部
分重力已足够压闭血管引起死亡。

三、缢 型
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将缢型分为:
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
非典型缢型:又可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一)典型缢型(前位缢型)
缢颈时,绳索在颈前,一般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对称
性地向两侧绕行,沿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并斜向后上方
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着力点
在颈前部-------又称前位缢型(anterior hanging)。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

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
缢索在对侧悬吊。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倾斜------侧位缢型(lateral hanging)。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

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颈部受力点在项部------后位缢型(posterior hanging)。

各类缢型示意图

a、b:前位缢型 c:侧位缢型 d:后位缢型

缢型:前位
缢型
注意:体位、
面色


体位: ① ② ③站位,
不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前位缢型
② 侧位缢型
③ 后位缢型





体位:不完全性缢颈;缢型: 非典型缢型





体位: ① ② 坐位,
不完全性缢颈;
③④完全性缢颈
缢型: ① ②③ ④后位
缢型





其他形式的缢死

四、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 典型缢型缢吊: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
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闭塞
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
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

侧位缢型缢吊:缢索可直接压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
 后位缢型缢吊: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
呼吸道。
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15kg的压力。但研究表明,
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
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单纯呼吸
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其他机制起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
部供血发生障碍。

完全性典型缢吊: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
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非典型缢型缢吊:一般颈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
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
障碍,意识逐渐丧失。

研究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
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 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无
论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
已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
与颈动脉和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
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而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

射性感受装置。

 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
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止。

 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
骤停。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

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
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
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椎分离,可发生颈椎骨折

和脊髓撕裂。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一
段时间。
有报道,缢颈者由高处跳下,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牵拉,

造成断头,并推测当颈部受到1200kg~1350kg的力牵拉时,
可导致头颈分离。这些情况下,死亡并非因窒息所致。

五、缢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缢沟的性状

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颈部压迫缢索,在
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缢死者的重要外部所见。

 可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
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

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
沟处称为提空。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
“不周项”、“项痕匝”等。

非典型缢型者缢沟: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
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

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
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
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

失。
②侧位缢型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
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

至对侧,逐渐变浅,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
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
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空消失。

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

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
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滑动性缢套缢颈:
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
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

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
 与直接与颈部接触的缢索数目有关: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
根、双根或多根。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缢沟的数目只

与受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
 与缢索的排列状态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如果双
缢套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

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
印痕,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
与缢索是否移动有关: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
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动,
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
缢沟的宽度:一般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
缢沟的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以及
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
与质地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
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为软缢沟;质硬而细或
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
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为硬缢沟。
与衬垫物有关: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
巾或其他物品,此处缢沟变浅、不明显或消失。

着力、肥胖等因素: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
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不完全缢吊
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
较深。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
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
 软缢沟: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一般不伴有
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

 硬缢沟: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
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
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逐渐干燥-----皮革样外观。




① 颈部缢沟

② 缢索:软布带
③ 缢沟处皮下所见


 缢沟两侧粟粒大小的水疱: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

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血浆可渗出毛
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 缢索间皮肤出血点: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
间的皮肤常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 复苏者缢沟 :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
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点。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

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

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
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
至消失,应及早检验。

通过花纹印痕的检验,可认证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
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

缢索上附着的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
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
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缢索结扣在颈部形成的印痕,但颈部缢沟数不
能完全反映出缠绕在颈部缢索的条数。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皮肤与缢索发生相互压迫或摩擦,缢沟处皮
肤全层致密变薄,表皮角化层缺损。
H.E染色切片:缢沟表皮层上皮角消失,各层细胞紧密,细
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染。真皮乳
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
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管充
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
特殊组织学染色:改良的Poley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
皮肤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
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
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成。

扫描电镜: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
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
②表皮局灶性剥脱,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
剥脱的表皮细胞;
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有纤
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
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
⑤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

在这些所见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
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
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
因颈部压迫于缢索上,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
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称为内部缢沟。
 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罕见有断裂。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
 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
 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状,并可出现脂肪

颗粒。
 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颈部体表缢沟及内部缢沟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
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淤
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
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淋
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
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要生活反应。
(3)颈动脉损伤
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

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1~2条
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
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
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
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
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
典型缢型死者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缢型死者约
占30%。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
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
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
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膜未撕裂;③牵引性
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

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
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
系因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

Frequency of Neck Structur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Type of Hanging
Anterior(24)* Right(21)* Posterior(108) * Left (22) * Total
Frac. of left GHHB

6

1

10

4

21

Frac. of right GHHB

3

4

12

0

19

Frac. of left SHTC

3

9

32

4

48

Frac. of right SHTC

2

9

27

7

45

Inj. of left SCMM

8

6

37

7

58

Inj. of right SCMM

11

5

34

9

59

Inj. of neck’s left-side v.

0

1

9

3

13

Inj. of neck’s right-side v.

2

1

16

0

19

Any kind inj. of neck organs

20

18

94

18

GHHB: great horn of hyoid bone
SHTC: superior horn of thyroid cartilage

SCMM: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V: vessels

*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

Nikoli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4, Number 2, June 2003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二)缢死的其他所见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

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
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
状态,面色苍白(白缢死)。

侧位缢型者,仅一侧的颈部血管被压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
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颜
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青缢死)。
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
面色与侧位型者相似。
非典型缢死者的面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
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
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

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
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缢尸者
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
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
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软骨下方,舌根
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
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舌尖常
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如果缢吊过
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
能会与周围的硬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
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尸斑:缢吊的尸体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
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现围腰带
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
尸僵: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
尸僵出现后仍保持下垂状态。
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
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
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
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

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
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
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
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齐、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
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
场时,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
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
结、索套保持原状。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
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验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
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
着物进行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
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
的表皮组织碎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
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组织
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认定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
 他杀者少见,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
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
 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
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
压迫颈部致“缢死”,也有性窒息者导致意外性缢死的报
道。
 个别有以其他方式杀人后伪装自缢的案例。鉴定时必须分
辨:①是生前缢死或是死后悬尸;②是自缢还是意外性或
他杀缢死。

了解案情:检验尸体之前,首先了解案情。
仔细勘验现场:是否有人为破坏现场或搏斗迹象,有无可
疑物品、遗书及可疑足迹或其他痕迹等。其次注意尸体的
体位、姿态、缢索的性质及结扣的形式等,并详细地记录、
拍照或录像。
系统的尸体检验应解决:①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缢
沟处皮肤及颈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是否有生活反应,尸斑
分布和尸僵形成的特点等以确定是生前缢死还是死后缢尸;
②根据体位、姿态、缢沟的形态、缢索结扣的特点以及有
无抵抗伤或受暴力的痕迹等鉴别是自缢还是他缢;③提取
胃内容、血或尿,进行常规毒物的检测;④根据尸体现象、
尸温、胃内容物排空和消化的程度等推断死亡时间。

(一)生前缢死与死后悬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生前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
③眼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
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所见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
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生前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
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

 生活反应:
生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
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
骨大角骨折伴出血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
 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检测:
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但游离组
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1.5倍以上,死后缢沟则不增高。
5-羟色胺: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
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显增高,高达2.0倍。但死后缢沟,不
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
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死者的脚
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缢吊体位: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
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可呈现出各种体位。
缢索:多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
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挂高低、缢
绳长短、绳结特征均符合自缢行为。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
有衬垫物,如毛巾、手帕、衣领等。
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
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

3.尸体所见
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
损伤。

 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体,可在手足或身体
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
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
 有者经自刎、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
报导。
 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
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
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条件: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
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被缢颈致死。

方式: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
将绳索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俗称“背娘
舅”、“套白狼” 。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
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

死后悬尸: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
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

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
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
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反应。要综合

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缢刑: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
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
颈部压在绳上致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此种死亡的方式
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

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
颈部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
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
扶手上而致缢死。另有报道,儿童在将头伸向小汽车的车门
玻璃窗向车内观望时,颈部卡在半升起状态的玻璃缘上,身
体悬吊在车门外,而导致意外性的窒息性死亡。
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

意外性缢死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又 称 为 缢 颈 后 迟 发 性 死 亡 (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
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
并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
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
可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
的案例报道。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生存一段时间后
死亡(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
苏者经积极的治疗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缢颈后抢救复苏案例





① 面部散在瘀点性出血,球结膜出血;
② 颈部缢沟,呈暗褐色。

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

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梗死和脑软
化等。
临床治疗原则:
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
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压氧治疗,控制出

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并
发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六节 勒 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
定义: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
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
等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

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定义: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
均可被用作勒索。
种类: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巾、领
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
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匝数: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作案者欲迅速使被害
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抗,故以一匝、
二匝者居多。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
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

结扣:形式因人而异,如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
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
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三)勒颈的方式
1. 最常见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
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

2. 有些自勒者先用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
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
3. 偶尔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用力收紧勒索的
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
4. 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收紧,绞
勒颈部。








不同方式自勒

不同方式自勒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
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
在他勒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

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
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
索的压迫

颈部全周均匀受勒

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脉部分受阻,椎

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
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部分供血,
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脑内淤血,逐渐加剧脑组织的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
吸抑制而死亡。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
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反射性呼

反射性心跳骤停

三、勒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是认定勒死的
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 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
部,呈闭锁状态,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者。如果勒索与颈部
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

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

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颈时相互
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深度比
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死后又很快除去勒索,则勒沟
不明显。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可伴
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可有
散在性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
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
勒索交叉打结处

结扣的印痕。

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
垫物的印痕。
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颈时

遗留衬

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勒死颈部勒索与勒沟(他杀)

注意:勒索之间皮肤水疱

2.勒沟深部组织的所见
(1)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
常有出血。
(2)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
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可骨折。
(3)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发生骨折
和出血。

(4)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
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折。

他杀勒死颈部皮下出血

(二)颜面部所见
1. 颜面淤血、青紫肿胀
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
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
色。
2. 瘀点性出血

眼睑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
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结膜有时水肿,
可见外耳道和鼻出血
3. 其他
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
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

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
皮下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
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他勒

1.现场
如现场位于室内,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留
有他人的足迹,门常被反锁。
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
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
斗抵抗迹象。可被伪装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所见
(1)衣着

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2)头面部 防止被害人呼喊,口中可被塞有异物,导致口
唇粘膜破损,口周围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3)颈部
¶ 勒索:缠绕匝数多为一圈,少数为多圈。勒索的来源可
疑或非死者所有,结扣特殊,重复打结,越打越紧,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侧位。
¶ 勒索与颈部之间异物:夹有杂草、死者衣领,甚至死者
的下颌、耳朵等也被勒于其中。
¶ 勒沟与损伤:颈部及前胸部常有抓伤,勒沟明显,较深。
勒沟深部的软组织出血广泛而明显。甲状软骨骨折,或
伴有舌骨骨折,甚至气管环状软骨也有骨折。勒死后不
久如颈部勒索被拿走,勒沟可能不明显,但仍能发现颈
深层组织的勒痕,肌肉出血及骨折较显著。

(4)四肢
为限制被害人反抗或防止其苏醒等,有的将其双手及
两腿捆绑,尤其是双手反绑很紧。
(5)其他
被害者头面部及肢体常有挣扎抵抗伤。死者手中可抓
有加害人的衣服碎片,指甲内表皮组织残片及血迹等。他

勒致死者一般窒息征象较为明显,但若被害人勒颈前已昏
迷而失去抵抗能力,或体质虚弱,则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他杀勒死

(二)自勒
1.现场

现场多位于室内,多门窗紧闭,现场平静,无打斗
破坏的痕迹。常有自杀的迹象或遗书,一般无他人的足
迹。

2.尸体
(1)体位 多呈仰卧位。
(2)勒索 结扣较少。重复打结者,第二结扣较松。结扣
多位于颈前部,少见于侧方,罕见于项部。

(3)勒颈的方式 多种多样。将柔软物衬垫在勒索与颈部之
间, 常提示自勒。
 可保持两手拉住勒索或勒索绕手拉紧的姿势;
 用短棒、螺丝刀等插入勒套中,绞拧固定;
 精神异常者,性窒息者采用奇特的勒颈方式,如将勒
索的两端系于脚上,借伸腿的力量收紧勒索;

 在勒索的两端系上重物;
 少数自勒者因初期采用其他自杀方式,如刎颈、切腕
等未达到目的而后自勒,尸体上可留有勒颈前自杀

所致的损伤。
(4)其他 自勒者因窒息过程较长,窒息征象常比他勒明显。
自勒尸体上无搏斗及抵抗所致的损伤。

(三)意外勒死
意外勒死又称为灾害性勒死,较为罕见。偶有受害
者头颈部披着的围巾、头巾或上衣等被转动的机器或齿

轮绞转,或被机动车拖转,导致颈部被勒而死。也有人
不慎被车床皮带卷住勒死。
新生儿颈部因脐带绕颈窒息死亡也属意外性勒死。

缢死与勒死的鉴别
项 目
索沟形成
索沟位置
索沟走向
索沟闭锁
索沟深度
索沟出血
颈部软组
织损伤
颈部骨折
颅脑淤血
舌尖外露
颜面征象

案件性质

缢 死
颈部压迫缢索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着力处水平,两侧斜行向上提空
多不闭锁,有中断现象
着力部位最深,向两侧逐渐变浅
消失
缢沟处出血少见,上下缘和缢沟
间隆起处有出血点
肌肉多无出血,颈动脉分叉下内
膜可有横向裂伤
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骨折
典型缢死者脑组织、脑膜淤血不
明显,非典型缢死者较明显
舌尖可外露
典型缢死者颜面苍白,非典型缢
死者颜面淤血肿胀,眼结膜可有
出血点
多见于自杀

勒 死
勒索压迫颈部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方
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
一般呈闭锁状态
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
勒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肌肉常有出血,颈动脉内膜多
无裂伤
可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脑组织及脑膜淤血明显,伴点
状出血
舌尖多露出
颜面青紫、肿胀,勒沟以上颈
部、面部皮肤及眼结膜常可见
出血点
多见于他杀

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衬垫物





尸体姿态





其他所见





多在室内,现场安静,无搏斗
抵抗痕迹,必有勒索
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
齐,出血较少,如无衬垫物,
常为完整的环形
有时在勒索与颈部之间垫有毛
巾等物
留在颈部,环绕颈项,结扣较
少,如重复打结,第二结扣较

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
举,勒索端握在手中
四肢无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少见,勒沟下组织出血
轻微
有时勒套内有棒状物用于绞勒
颈部





室外多于室内,现场多混乱,有
搏斗痕迹,勒索较少留在现场
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
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
有时死者的衣领或其他异物夹在
颈部与勒索之间
较少留在现场,如留在颈部,结
扣多位于项部或颈侧面,重复打
结,越打越紧
体位不定

四肢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及舌
骨骨折多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
较重
口中可有异物填塞,手中抓有加
害者的毛发、布片等

第七节 扼 死
(Manual strangulation)
定义:扼死是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引起的
窒息死亡,又称掐死(throttling)。有时可见用肘部、

前臂或器械压迫或脚踩颈部所致的死亡,也属扼死。
扼死均为他杀,偶有误伤致死。自扼死亡是不可能

的,因为自扼颈部者,当意识开始丧失时,肢体肌张力
也迅速消失,不可能继续扼压颈部致死。

一、扼颈的方式
常见扼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手扼颈
凶手位于被害人的正面,用一只右手或左手扼住受害
者,拇指压在颈部的一侧,其余四指压在颈部的另一侧,
以手掌虎口部的力量将喉头、气管等颈部器官压向后上方,
造成呼吸道闭塞。
2.双手同时扼颈
凶手面对被害人,将拇指与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压在
被害人的喉部,同时两手其余手指抓住受害者颈部的两侧
和项部,将喉头压向后方。如果凶手位于被害人的背后,
其两手的手指抓住被害人喉头用力向后上方压迫,而拇指
则压迫颈部两侧及项部。

3.以肘部或前臂扼颈(choke hold, arm-lock)
前臂在受害者的背后以肘部或前臂的桡侧部扼压被
害人的颈部。也可用肘背侧压住被害人的颈部并将其背
部顶在墙壁或地面上,以增强扼颈的压力,造成被害人
颈部受压致死,这些情况下受害者的颈部见不到手指和
指甲所致的扼痕。
4.用器械扼颈
凶手以短木棍、铁棍或其他棒状质硬的物体作为凶
器,双手握棍的两端,用力压扼被害人的颈部,致人死
亡。也有用单手握器械用力顶压被害人颈部的案例报道。

5.其他扼颈方式
凶手用脚压住被害人的颈部,使颈部抵住墙壁或地
面,造成被害人颈部受压而致死。

二、扼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受压
 用手或肘部压迫受害人的颈部,因压力的大小以及扼压的
部位的不同,均能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压闭。
 有时也因扼颈时将舌骨、喉头或气管推向后上方,堵闭咽
后壁而发生呼吸障碍致死。
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颈部呼吸道不易被完
全压闭,但仍能使被害人缺氧。因缺氧逐渐加剧而发生昏
迷,失去反抗能力。
 扼死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呼吸道被压闭塞的程度。

(二)颈部血管受压

 以手扼颈,由于拇指与四指分开,从颈的两侧压挤,可
使颈静脉完全闭塞,颈动脉不易完全闭塞,特别是椎动

脉更不易受压或压闭。因此扼颈时能造成颅脑的淤血,
脑组织也发生缺氧。因此被害人窒息过程较长,意识丧

失及死亡发生较缓慢,窒息征象较明显。

(三)颈部神经受压
 喉上神经受压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

 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停止,此时窒息
征象不明显。
 正常个体中,颈动脉窦受压可引起心率变慢(<60次/

分),而血压降低很少(<10 mmHg)。某些人则对颈
动脉窦的刺激极为敏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
跳骤停和血压急剧降低。

 有报道表明某些人在转动颈部或高衣领紧压颈部时可产
生晕厥和虚脱。还有报道当颈动脉窦受刺激时,可引起
心动过缓,并逐渐演变成心跳停止而死亡。

三、扼死的形态学所见
(一)颈部所见
1.扼痕
扼压颈部时,凶手的手指、指甲、虎口、手掌、肘部
以及前臂压迫被害人颈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损伤,
称为扼痕(throttling marks)。
(1)扼痕的形态: 从下颌下缘到锁骨上缘之间的颈部都可
留下扼痕,是扼死的重要依据。
 指端扼压颈部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擦伤和挫伤
(指压痕);
指甲可形成新月形或短线状的表皮剥脱(指甲痕)。
单手扼颈时会在颈正中部位形成横形的虎口扼痕。
肘背或脚压颈会在颈部形成类园形的不规则皮下出血。
前臂桡侧扼颈会在颈部形成长园形或梭形的不规则的皮下
出血。

(2)扼痕的分布:
 扼痕一般多分布于喉头两侧或颈侧部位,少见于项部。
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个扼痕,右
侧有一个。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
 用双手扼压时,颈部两侧可各有3~4个扼痕。但因被害人挣扎
抵抗及罪犯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改变,
形态多不规则。

 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以不明显。
(3)扼痕的颜色变化:
 新鲜的扼痕,如为单纯表皮剥脱,呈淡黄褐色;

 如伴有皮下出血,多为深红色,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软组织内
血浸染;
表皮剥脱部位经12至24小时后,发生皮革样变,形成干燥的质
地较硬的暗红色斑。

颈部扼痕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颈部扼痕与皮下出血

2.颈内部所见
(1)皮下软组织出血
 在扼痕部位常见皮下及肌层出血。

 甲状腺、颌下腺、扁桃体以及颈部淋巴结等灶状出血。其
他:声带充血、出血、水肿;舌根、咽后壁出血等。
(2)骨折

 当颈部受到较强力扼压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可
发生骨折,以甲状软骨上角多见,舌骨大角多为内向性骨折,
且多见于拇指扼压的一侧。
 多见于30岁以上的受害者。

 婴幼儿由于软骨和骨的弹性好,较少发生骨折。
 舌骨大角骨折约占35%左右,舌骨体骨折较少见。
 个别案例也有发生环状软骨骨折的。

(二)颜面部所见

 由于扼颈时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闭塞,颈部动脉仍能持
续供血,因此,被害人颜面部窒息征象较明显,发绀而肿
胀,呈青紫色。

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有时舌尖微露于齿列外,伴有咬伤。

 若扼颈时捂嘴,还可造成被害人口唇周围软组织损伤、出
血以及口腔粘膜的损伤。

 对于年幼体弱者,因抵抗力低,窒息过程短,窒息征象轻,
甚至缺如。

 如果先用电击,打击头部或某种毒物等致被害人昏迷后再
扼颈时,上述窒息征象也可不明显。

(三)手足及体表损伤

 因受害者常挣扎抵抗,在其胸部、背部和四肢等处常可见
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

 在某些案件中,如强奸案件,罪犯扼颈后或同时实施强奸,
造成被害人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损伤。

 如果被害人在被扼颈前头部遭受钝力打击,还可见有颅脑
或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此外,受害者的手中常抓有加
害人的毛发、衣片、钮扣等,指甲内嵌有皮肉、血痕等。
(四)内脏器官所见

内脏器官以淤血改变为主。脑膜和脑实质内可见淤血、
水肿及点灶状出血。肺组织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肺气肿、
水肿及灶状出血。

四、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损伤
Harm和Rajs(1981)对20例扼死、12例勒死和5例因同
时被扼颈和勒颈而死亡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损伤特点进行了
分析。 其中32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对其中的20名
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2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3名(65%)的身体上共发现
98处在作案时受到的损伤,但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与嫌
疑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并没有相关性。虽然该13名犯罪嫌疑
人身体上有明显的损伤,但在13名被害人中,只有6人的手
和上肢可见有抵抗伤,而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有损伤。
表明不能单纯从被害人身体上损伤的有无来判定被害人死前
是否有挣扎和抵抗。根据13名嫌疑人身体上的损伤和案件的
审理过程说明,虽然7名被害人身体上未发现损伤,但死前
确有挣扎和抵抗。

13名犯罪嫌疑人的损伤中,82%是由被害人的指甲

所致,包括指甲压痕、指甲抓痕和指甲挠痕。其中11
名犯罪嫌疑人(85%)有2~26处指甲损伤,而10名的
指甲损伤分布在他们的手和前臂的背侧,并且主要是
指甲压痕。多数指甲损伤是在其食指和拇指的背侧,
其次是在其面部和右肩部。其他18%的损伤属非特征
性损伤。

五、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扼死都属于他杀,多见于强奸和抢劫等他杀案件,有

时也见于杀婴。
(一)现场勘验
 现场状态:注意勘查尸体的位置,与周围物体的关系。一

般现场常有搏斗动乱的迹象,尸体多处于异常体位和姿态,
手足呈挣扎抵抗的姿态。
 尸体损伤所见:手足和头面部常有暴力所致的损伤或抵抗

伤,其衣服不整,衣着散乱破碎。被害者口中有时被毛巾、
衣片或纸团等异物填塞。如果被害人在醉酒、沉睡或昏迷
状态下被扼死,常无抵抗伤。

 强奸杀人:如系女性尸体,应注意有无被强奸的迹象。
应详细检查现场留有的指纹、足印、血痕和死者手中抓
取的物证等。
 伪装现场:犯罪分子在作案后常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伪装,
如伪装成自缢时,应详细检查尸体足下有无攀登物,缢
索固定部位的痕迹以及固定部位是否遗留有指纹等。
还可将受害者伪装成病死,或将尸体投入水中伪装

成意外性溺死,或将现场伪装成意外火灾,焚尸灭迹等。

(二)尸体检验

 尽早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原始状况,进行系统的尸体剖验。

 对于怀疑扼死者的颈部检查时,为避免将死后解剖所致的
肌肉和软组织血液浸染误认为是扼痕或掩盖扼痕,在解剖
时应首先剖开胸腔和颅腔,取出内脏器官和脑,尽量放出
颈部血液,使颈部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 检查颈前部时,应将颈部肌群逐层分离,观察肌肉、甲状
腺、甲状软骨、舌骨的损伤等。由于扼颈是一种很常见的
杀人手段。对颈前部和颈侧面任何一种可疑痕迹和扼痕都
应仔细检查。

1.扼痕
检查扼痕的部位、大小、性状、排列、方向,判断犯罪分子
是用右手还是左手;加害人作案时所处的位置;是单手还是双手
扼颈,是利用肘部还是用前臂桡侧扼颈。扼痕不典型或不明显时,
应考虑扼颈时颈部有垫衬物的可能。
2.抵抗伤
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手和前臂。有时肩胛部、肘后、膝部
也有抵抗伤存在。老年,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常没有抵抗伤存在。
当被害人熟睡时或投下安眠药、麻醉药后再扼颈,也可以没有抵
抗伤的存在。
3.其他损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如受害人的反抗、挣扎,在四肢、肩部形
成相应的损伤;加害人用膝部顶住受害人的胸部可造成肋骨骨折,
甚至肺损伤;其他还包括犯罪分子在扼颈前将被害人击伤,击昏,
便于实施扼颈。常见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可以是钝器伤,
也可以是锐器伤。

(三)毒物检测
尸体检验中应提取血液及胃内容物做常规毒物的检验筛
查,以判断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四)案情调查
法医人员应详细了解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尸体的发现、
原始现场的情况及尸体被发现时的位置、状况等。应对整个
案件做全面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法医学鉴定。
(五)嫌疑人的检查
对作案的嫌疑人应尽早检查,特别要检查其身体裸露部
位有无抓伤、咬伤等痕迹,并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唾液等进
行检验,并与现场提取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扼颈后遗症
扼颈时由于受害人的挣扎、抵抗,一般窒息时间较
长,如被害人未被扼死,抢救及时,尚可能复苏。复苏
者常有结膜出血和逆行性遗忘症、失音症、吞咽障碍等。
如果大脑皮质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皮质坏死,可形成植
物人状态。因受害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遗留痉
挛、神经过敏、恐怖性精神病等后遗症。

第八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
(Asphyxia due to overlay)
定义:是指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

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由此所引起的死
亡称为挤压性窒息死。
国 外 专 业 书 中 称 之 为 创 伤 性 窒 息 ( traumatic
asphyxia)。

一、压迫胸腹部的方式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
最为常见。

房屋倒塌、矿井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
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腹部等。
 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腿压在婴儿的胸腹部。
 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死亡机制
主要机制是胸腹部受压使肋骨不能上举,膈肌不能
下降,严重地限制了呼吸运动,致人体较长时间缺氧,
窒息而死亡。
一 般 成 年 人 胸 腹 部 受 到 40kg~50kg , 健 壮 者 受 到
80kg~100kg的压力时,可导致死亡。一侧胸廓受压经
30~50分钟后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幼小儿童和婴儿仅需成人的手或前臂搁置在其胸部,
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
胸腹部同时受压几十分钟可发生窒息性死亡。

三、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一)尸体外表所见
胸腹部受压部位可因死者身体大小、胖瘦、年龄以及压迫
物体的质地、重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压痕,
或无明显痕迹。
质地柔软的物品,如被褥、厚重的衣物等裹压儿童而致死
者,体表可无明显压痕。
硬而重的物体,特别是突然挤压或坠落而压迫在胸腹部时,
常可使受压部位发生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
伤和重物压陷的痕迹。

 因挤压性窒息而死亡者,体表的窒息征象较为明显。颜
面部及颈部淤血、肿胀,发绀,包括受压部位以上的体

表皮肤、颜面部、球睑结膜可见淤点性出血,甚至可伴
有视网膜出血。

(二)内部所见
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淤血。脑蛛网膜下腔及脑实
质内可见片灶状出血。如窒息过程较长,可发生肺水肿,
心、肺浆膜可见瘀点性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外伤所见,
严重者可见肋骨骨折、心、肺、肝等器官的挫伤。

四、法医学鉴定

大多数挤压性窒息死属于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所致。
鉴定要点:法医学鉴定要确定是否是挤压性窒息死亡。
 在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死于外伤。
可能是因暴力性挤压后导致内脏器官破裂,因大失血
等而死亡。
 还应注意鉴别是意外性灾害事故死亡还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倒塌、塌方、车辆的翻覆与
挤压损伤形成的特点是否一致;死者身体各部位所受到的
损伤是否符合挤压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死者有无抵抗伤;
有无明显的窒息征象;有无伪装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鉴别等。

挤压死案例

第九节 捂死
(Smothering)
定义:是以手或其他柔软物体同时压闭口、鼻孔,阻
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捂死的物体:除用手掌压闭口、鼻孔外,还可借
助其他柔软物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棉花、被褥、
枕头、泥团和塑料袋等。

一、捂死的方式
(一)用手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一侧或双手捂压被害人的口鼻孔,使被害
人不能呼吸,逐渐缺氧导致窒息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
或年老、体弱者。
(二)用柔软物品捂压口鼻孔
凶手常用毛巾、衣服、被褥、泥土、塑料薄膜等捂

压被害人的口鼻孔,还可用多层湿纸贴在婴幼儿、昏迷
病人或年老体衰者的口鼻部,还有用粘胶纸封闭口鼻者;
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

(三)用塑料袋套住头颈部
用塑料袋套在头部,并用手压紧袋口,或用绳带缠绕
袋口,使被害人不能呼吸。

小儿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部,导致窒息性死亡。
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自杀,而套在头部的塑料袋不一定被
系紧或捆扎,所致窒息属于在缺氧环境中死亡,属于闷死
而不是捂死。
(四)口鼻部压迫在软物体上
将被害人面部用力按压在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被
褥、泥沙等,捂闭口鼻孔,使其不能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五)其他方式
偶见熟睡中的成人肢体压在婴儿的口鼻部或妇女哺乳
时将乳房紧压在婴儿的面部而引起婴儿窒息死亡。

各种方式捂死

二、捂死的机制

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因口鼻孔被同时压闭后,
阻断了气体交换,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窒息而
死亡。
捂死不同于前述的缢死、勒死、扼死,是单纯
性缺氧性窒息死亡。

三、捂死的形态学所见
由于阻塞口鼻所致窒息死亡是因单一缺氧而引起,死亡
过程相对要长,尸体的窒息征象也比较明显和典型。
1.口鼻部改变
 强行捂压口鼻部时,由于被害人挣扎抵抗,常可在受压部
位导致局部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伴有指甲的抓痕或口鼻歪
斜或压扁的迹象。口唇及口腔粘膜、牙龈处可有挫伤出血,
严重者可伴有牙齿松动或脱落。
 用柔软的物体捂压时,面部常不遗留有任何痕迹。
 用泥土或沙土捂压口鼻时,在口腔、鼻孔内及其周围常附
着有较多的泥土或沙粒。

2.体表及内脏器官的窒息征象
 颜面部及肢体皮肤青紫;
 眼球睑结膜及口腔粘膜可见散在的淤点性出血。

 内脏器官浆膜或粘膜可见散在淤点性出血,实质内静脉
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 肺泡腔内及肾间质可见散在灶性出血,脑可见水肿等。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1. 他杀捂死:多见,被害者多为婴幼儿、年迈的老人、体质虚
弱者或处于昏迷状态者。
清醒状态下的健壮成年人不易被捂死,现场多有搏斗的
痕迹,死者面部常遗留有被捂压时所致的损伤。
2. 意外性捂死:时有发生,多见于婴幼儿在睡眠中被衣物、被
褥等覆盖在面部,将口、鼻盖住,引起窒息死亡。但必须区
别婴幼儿的意外性捂死与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3. 自杀性捂死:偶见,如先服用催眠药后用塑料袋套在头部自
杀,或精神病患者利用睡衣、睡袋捂紧口鼻或用胶带粘住口
鼻造成窒息死亡。也有性窒息者头部套有塑料袋导致意外性
窒息死亡。

An Unusual Mechanical Asphyxia in a HomicideSuicide Case by Smothering and Strangulation

In July 2004, the corpses of 3 persons (2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 were found inside their house. The children lay
lifeless on a sofa in the dining room, and the mother was
lying supine on the floor, close to them. No sign of burglary
was detected in the house; doors and windows were closed
from inside. A roll of gray rubber adhesive tape and a pair of

scissors were found on the t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4-year-old, 102-cm-long, female
child. At external examination,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ing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by multiple loops,
strictly obstructing nostrils and
mouth and covering ear lobes and
the occipital region, was detected.
The same adhesive packing tape as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wrists were also
tied. At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broad band-like red-brown ligature
mark with abrasions was visab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A 2-year-old,

92-cm-long,

male

child.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2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when
the victim was found. The tape ran
twice around the neck, too; the
wrists were tied. After adhesive
band removal, a vague demarcation
of petechiae and narrow red lines

combined with an area of pale skin
indicated the strangulation level at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The mother, 33-year-old, commited suicide. A gray rubber adhesive band, 5 cm
wide, wrapped clockwise 3 times around the head and strictly obstructed
nostrils and mouth;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same elastic tape strictly encircled
4 times the nec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 Volume 27, Number 2, 2006

五、闷

死(Suffocation)

定义:由于局部环境缺氧所发生的窒息性死亡,
称作闷死。
发生场所:与捂死不同,主要发生在与外界隔
绝的密闭环境中,如废坑井、下水道、谷仓、

地窖或坍塌坑道中等。

闷死的方式:
1.意外性地被关闭在缺氧的环境中
煤矿或其他矿井发生坍塌,工作人员被封闭在狭窄的
坑道内;进入废弃的地窖、纵深的山洞内;个别情况下,
儿童玩耍时将自己关在冰箱内而导致窒息死亡。在海洋运
输的大型船只上,处于船底部位的压载舱或贮藏室因处于
潮湿环境,舱室的铁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铁而使
氧耗竭,当海员或工作人员进入这种舱室后也可发生窒息,
甚至死亡。
2.被强制性关闭在狭窄密闭的空间内
将被害人捆绑或使其昏迷,将其置于箱柜、冰箱或地
窖内,因缺氧引起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由于局部环境中的氧被消耗或者加上有毒气
体(如CO、SO2等)的聚集,可以使人因窒息和中毒
迅速死亡。
尸体所见:闷死多为意外事故,一般发生速度较快,死
前无挣扎抵抗等剧烈性活动,因此,尸体体表及内脏

器官多没有典型的窒息征象,口鼻周围没有捂压的痕
迹等其他特殊所见。如果坑道坍塌或被他人捆绑后置
于密闭空间内,尸体可由相应的机械性损伤所见,如

挫伤、表皮剥脱或骨折,但无致命性损伤。
法医学鉴定:通常为意外事故,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
察、尸体检验及毒物检测可做出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 死
(Choking)
定义:是指由于异物从内部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
起的窒息性死亡。
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1. 外源性异物:食品类:块状食物(水果、果核、花生米、
糖块等);非食品类:纸团、笔帽、硬币、钮扣、药片、瓶

盖等。
2. 内源性异物:多为呕吐物、血液、凝血块等。

一、哽死的方式
(一)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多见于给婴幼儿喂奶或食物时,因其哭闹将乳汁或食
物吸入呼吸道;幼儿或儿童将异物,如钮扣、玻璃球、硬

币、瓶盖等放在口中,或在吃某些食物时,如肉块、花生
米、豆类、糖块、水果等,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也常发生在孩子哭闹或被逗乐时。
偶见加害者将纱布团、布团、泥团或纸团等强行塞入
被害人的咽喉部,导致被害人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二)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麻醉、醉酒或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处于昏迷状态,或癫痫
发作者,将胃内呕吐物或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晚期肝硬化者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
疡者的胃大量出血;因咽部手术时出血被吸入;
 晚期肺癌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大咯血等,将血液、
凝血块或伴有坏死的组织吸入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外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左图:火腿肠块
右图:鸡蛋膏;胡萝卜片

内源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胃内容物

凝血块

 临床上实施气管内插管患者,插管后短期内在气管内壁

上可形成一厚层白色管状假膜,称之为阻塞性气管纤维蛋
白假膜(obstructive fibrinous tracheal pseudo-membrane,
OFTP),可能是由于气管壁受插管的压迫而产生缺血性
损伤,引起假膜的形成。拔管后短时间内,假膜远端部分
如有脱落可随呼吸像活瓣样运动而阻塞气管,导致急性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哽死的机制
1.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呼吸道,
使气体交换突然受阻,造成机体急剧缺氧,窒息而死亡。
有时呼吸道并未完全阻塞,但由于通气量急剧地减少,人
体不能迅速地建立代偿机制,并常伴有呼吸道痉挛,最终
仍会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阻塞的异物还可刺激喉头、气
管及支气管粘膜,使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
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加速窒息死亡的进程。
3. 反射性心跳骤停:异物还可刺激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
跳骤停而死亡。

三、哽死尸体的形态学所见
1. 体表所见
 主要表现为一般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所见。如死亡发生迅
速,窒息征象可不明显。
 他杀哽死的案件中,由于异物被强行塞入口腔,常可见
口周围有表皮剥脱,牙龈、口腔或咽喉部等处粘膜剥脱

及粘膜下出血。被害人的四肢、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见有因挣扎抵抗所形成的抵抗伤。

2.内部所见
 咽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甚至肺叶细支气管中可
见有异物,或气管、支气管中伴有血性液体。
 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淤血、水肿、出血等。因胃内容误

吸而死亡者,还可见肺内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腔内有
食物中的植物或动物肌肉纤维。如果误吸后存活一段
时间,可见肺内异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或呈

化脓性改变。
 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所见。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主要是依据尸检中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

物,有时异物可被吸入至细支气管内。
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组织学检查还可见肺水肿、出血以及
异物存在处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但必须与濒死期时的胃内容吸入或因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
气体将胃内容经食管排出后进入气管内等现象相鉴别。一般
濒死期或死后进入的胃内容物仅在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中,而
且也无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 必须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结合案情及毒物检测等进行详
细分析、判断,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做出哽死的鉴定结论。

第十节 性窒息
(Sexual asphyxia)
定义: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
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
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
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
地导致窒息性死亡。

 1980年在我国有学者首次报道了一例因性窒息死亡的案例。
1989年《解放日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曾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迄今为止,我国法医学界共有16例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报道。

 由于性窒息死亡者常被误认为是自杀或他杀,同时还可能

在保险和遗产继承等方面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因此,有必
要掌握性窒息的特点。

一、性窒息的现场
 性窒息的场所多为寂静、隐蔽之处,常无他人出入的场所,

如单人居室、密林深处、仓库、自家浴室、地下室及废弃
的厕所等。如在室内,则常是门窗紧闭。
 16例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为单人居室者12例(75%),
厕所内2例(12.5%),树林中1例(6.5%),仓库外岗楼
内1例(6.5%)。
 所有现场均无搏斗痕迹,部分现场中可发现各种与性活动
或刺激性欲的物品。如果死者先被家人发现,这些物品可
能被隐蔽和藏匿,在勘验现场时不能见到。还可发现死者
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如绳索摩擦床
头和屋梁上的痕迹等。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 性窒息者的服饰怪癖,打扮奇特,但也有被发现呈裸体、
半裸体或无特殊打扮者。
 16 例 性窒 息 者 中 , 12例 被 发 现 时 穿 着 女 性 服 装 、 鞋袜
(75%),女性衣服和鞋袜等来自母亲、妻子、姐妹或女
儿处;个别将男式衣服或浴巾、布块折叠成女式衣裙的样
式扎在身上;16例中有10例用头巾、假乳房和发辫、耳环、
脂粉等化妆成女性(62.5%);有8例用塑料薄膜、手帕、
布片、纸张和绳类物包扎阴茎(50%)。

三、性窒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及
生前表现
性别:目前国内所报道的性窒息者均以男性为主,女性极
为少见。

年龄:国外报道的性窒息死亡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极
少数超过26岁。国内所报道的16例性窒息死亡者中26以上
者7例(43.7%),年龄最大者56岁。说明性窒息事件可发
生在青少年、壮年和老年等各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年龄组
为多。

文化程度:性窒息者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文盲者几乎没
有。
性格:多属内向型,平时少言寡语,见人腼腆,不善于
接触异性。少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言
词,乐于接触异性。不少性窒息者已婚,夫妻感情良好,
生活和谐。
性心理异常:绝大多数性窒息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装癖、
恋物癖、淫物癖及自淫虐症等变态性行为的表现。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是用各种绳索、长尼龙袜、围
巾、头巾等缢颈或勒颈,有时在颈部衬垫柔软的毛巾等
物品以减少缢颈或勒颈时的疼痛。有的用塑料袋套在头
部、用软物捂住口鼻等。
个别性窒息者还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极为奇特,
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捆绑身体,初看捆绑结实,易被
误认为他杀,但仔细检查可见捆扎较为宽松,且其本人
可以做到。

有的可能因环境条件受限而不能采取这些方式,还
可能被家人发现后将捆绑物解除而使死者表现不出典型
性窒息者的特征。

性窒息者采取的窒息方式

死亡机制:在诱发缺氧窒息过程中,压迫颈部过度,时间过
长致脑组织缺氧,意识障碍而失去控制能力,发生意外导致
窒息死亡。此外,也可因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停止而死亡。
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原因:性窒息者常采用立位、蹲位或卧
位等易于解脱和较为安全的缢颈体位,以自身的体重控制颈
部压迫的程度,未见有完全性缢颈者。勒颈者则可通过各种
绳索连接形式,以手或腿的伸张、牵拉等动作调节颈部压力。
一旦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解除颈部压迫,以免发生意外。如果
因疲劳、精神恍惚处于朦胧状态而没有及时解除颈部压迫,
可进一步加重体内乏氧,此时身体失去平衡又可使颈部持续
受到压迫,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五、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部分性窒息者除了所采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的姿势
较为奇特外,其余的形态学改变与一般的机械性窒息死
亡者的征象相类似。颈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死或
勒死相似。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着装:由于性窒息者常穿着打扮奇特,并梳妆打扮似女性,
死后发现时常被误认为是女性缢颈或勒颈而报案。
现场:常为隐蔽,人迹罕见之处, 且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
套和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但如果仔细勘验现
场,并进行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毒物检测等,不难作出性
窒息死亡的鉴定结论。
有时性窒息者死在自己家中,被家人发现后常竭力掩
盖,并移走现场内的淫秽物品、女性物品等,且家人和亲
属提不出任何异常情况或线索,给现场勘验和确定案件的
性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可疑为性窒息案件的鉴
定中,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的习惯和爱好,仔细勘
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及做系统剖验,分析绳套、绳结的
特点,根据性窒息的特点,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Positional asphyxia,Postural asphyxia )
定义:是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

吸运动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体位性窒息案件不多见,国内外均有报道。现
场多为审讯场所,也见于居室或车内。死者多数为
触犯刑律人员,少数为儿童或饮酒者等。

一、窒息方式
引起体位性窒息的限制性体位:
 双上肢腕部分别用绳索系于高处;
 双上肢腕部于胸前位捆绑后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捆绑后
系于高处使身体呈悬挂状态;
 将四肢捆绑于背部,并使身体置于腹卧位。由于重力作
用,可使胸廓的呼吸运动严重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
 成人酒后身体上半部坠落于床和墙壁之间空隙内;
 睡眠中的儿童头部卡在床头与床垫之间,使头部向胸前
过度屈曲,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道通畅。

Restraint positions

A case of positional asphyxia of an alcoholised
young man after fall down a staircase

二、死亡机制
(一)呼吸功能障碍

1.呼吸道通气障碍
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咽喉部呼吸道受阻;倒置性悬挂
使颈部处于过伸状态,可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长时间处于
这些体位均可导致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引起窒息。
2.呼吸肌运动受限
胸腹部过度屈曲可限制膈肌和胸壁的运动;双上肢
或双下肢被同时捆绑于背侧,或躯干通过上肢或下肢被悬
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呼吸肌运动受限。长时间处于上
述限制性体位可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窒息。

(二)心功能障碍
长时间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运动受限,体内缺氧,CO2潴留,可引起呼
吸性酸中毒,血浆中氢离子增多并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离子逸出。

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和自率性下降,而出现多种类型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及室颤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长时间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头痛、不安、焦虑,进
一步发展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肺性
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四)其他机制
长时间处于限制性坐位,如“老虎凳”,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导致肺动脉栓塞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体位性窒息的死亡过程较长,死前可有头
晕、烦躁、口渴、腹痛、四肢不能上举、被缚悬

吊肢体疼痛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见流涎、晕厥和
尿失禁等征象。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所见
体位性窒息死亡的尸体主要表现出一般的窒息征象,
如各内脏器官的淤血、水肿,粘膜及浆膜的瘀点性

出血等。
 无机械性暴力直接作用于口鼻部或颈部的损伤所见。
常见肢体被捆绑所致的印痕或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被殴打所致的体表损伤等。
因肺动脉栓塞死亡者,可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
内检见血栓栓子,下肢静脉内可检出未脱落的残留

血栓。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体位性窒息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现场可能是审讯
场所、居室或肇事的车内等,死者有被捆绑后或由于其
他原因被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的事实。被捆绑
者尸体上多留有相应的印痕或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呈一
般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结合详细了解案情,勘验现场

并排除因中毒、损伤、自身疾病等致死的可能性后,可
做出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水浸尸和溺死
(Immersiom and drowning)
水浸尸与溺死与溺死并不完全相同。水浸尸是
指水中发现的尸体,其中包括水中死亡的尸体和其
他原因死亡后入水的尸体。两者的死亡机制、尸体
征象及法医学意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但均
需进行法医学检验和鉴定,加以区分。

一、水浸尸
水浸尸(immersion)最基本的含义是水中的尸体,可
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溺死尸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死于水中,
甚至是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一)水浸尸体的类型
根据死亡原因的不同,水浸尸(水中尸体)有以下类型:

1. 自然疾病发作而入水死亡的尸体,如冠心病或癫痫等病人疾
病发作,意识丧失,从河边、桥上或船上掉入水中死亡。
2. 在水中因自然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的尸体,如游泳或洗澡时
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死于水中。
3. 因他杀暴力性死亡的受害者被抛入水中的尸体。
4. 入水后因暴力因素死亡的尸体,如撞击礁石、桥墩、船只或
被螺旋桨损伤后死亡者。

5. 水中休克死亡的尸体。
6. 入水后溺死的尸体。
7. 水中作业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的尸体。
(二)水中尸体的共有征象
1. 尸体温度较低
水中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平均低4℃左右,从水中打捞出的
尸体温度较陆地上死亡的尸体温度低。水中尸体散热速度加
快,溺水死者的体温从37℃很快下降至水温水平。
2. 尸斑浅淡呈淡红色
水中的尸体随水流漂浮翻滚,体位不断改变,尸斑难以
固定在某一身体低下部位。皮肤血管因冷水剌激而收缩,尸
斑出现缓慢又不明显。水温较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不
易离解;水中氧气渗入血管,形成HbO2,因此溺死者的尸斑
常色浅,有时呈淡红色。尸斑部位以外的皮肤为苍白色。

3. 皮肤呈鹅皮样改变(goose flesh,cutis anserina)
由于皮肤受冷水剌激,立毛肌收缩,故皮肤呈鹅皮样

改变。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为明显。溺死及死后不久抛尸
入水者的尸体也可见到此种征象。
4. 皮肤膨胀、皱缩、脱落

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以
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
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
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
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或袜
套样";浸泡3 ~ 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5. 尸体的浮沉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

水面,俗称浮尸。浮尸体积膨大,呈巨人观。发生腐败绿色
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

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
倾斜度,男性约为50 ~ 55°,女性为55 ~ 60°,倾斜度增
大,导致脊柱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

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
则视重物系在身体部位而有不同

6. 其他变化

因受冷水剌激,可使皮肤和肌肉收缩,如男性阴
囊皱缩,因血液流注阴茎勃起;女性阴唇和乳房因肌
肉收缩而形成皱折或僵硬。此外,溺水者在落水或漂
流时,常可与水中的各种硬物相互碰撞(如桥礅或水底
石块或船底等)以及被船浆或螺旋桨击中而形成生前、
濒死或死后的各种损伤。应注意鉴别。

一、溺水的过程

二、溺死

1. 前驱期 全身淹没于水中,因冷水剌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的吸气,将液体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出现呼吸
暂停,可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期约0.5~1.5分
钟。
2. 呼吸困难期 由于前驱期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剌激呼吸中枢,又开始呼吸,初为吸气性呼吸急促,吸入
大量液体,乃引起剧烈呛咳。约经0.5~1分钟后,进入痉
挛性呼气急促,可从口腔内溢出大量泡沫液体,此期约
1~2.5分钟。
3. 失神期 意识逐渐丧失,各种反射功能消失,较多的溺液
吸入呼吸道深部,出现惊厥性呼吸运动,伴有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此期大约几十秒钟。

4. 呼吸暂停期 呼吸活动暂停,意识完全丧失,瞳孔高度散
大。此期约1分钟。

5. 终末呼吸期 呼吸活动暂时恢复,不断吸入溺液。 此期
持续约1分钟。
6. 呼吸停止期 呼吸活动完全停止,但心脏尚能微弱地跳动
数分钟,若在此期及时抢救,排出溺液,施行人工呼吸,
尚有复苏的希望。如未能得到抢救,不久心跳停止,死
亡。
溺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但由于死者生
前身体状况、水性、水温、溺液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
溺死的过程长短不一。

二、溺死的机制

(一)典型溺死的机制
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在呼吸道吸入大量溺液后而发生的
死亡,约占全部溺死案件的86%~90%。其溺死机制有以下
几方面:
1.窒息
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和肺内,阻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窒息死亡。
2.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淡水中溺水者,因淡水中盐分低,与人血液相比属于低
渗液体。溺液被吸入肺内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迅速进入血
液,使血液稀释,血液中离子含量及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
急剧增加,一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50%,导致心脏负荷增
加,而短时间内心脏尚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心脏负荷。
同时,又因低渗溶血,大量钾离子被释放入血,使血钾含量
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海水中溺水者,因海水中的盐分较高,其含钠量是血
浆的3倍,与人血液相比属于高渗液体。溺液被吸入呼吸

道,进入肺泡后,可使大量的液体由血液中迅速渗入到肺
泡中,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血容量不
增加,未加重心脏负荷,可能是在海水中溺水者比淡水中
溺水者存活时间长的缘故。
不论是在淡水亦或海水中发生溺水,尽管血容量、血
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
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有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大多数
溺死者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典型溺死的机制
非典型溺死是指溺水者虽属落水后死亡,但尸检中
未发现其呼吸道和肺泡内有溺液,因此,又称之为“干
性溺死”(dry drowning)。约占溺死案件的15%。
非典型溺死的死亡机制可能是落水后因冷水刺激引
起声门痉挛,发生窒息,或因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受冷水
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跳骤停或原发
性休克而死亡。疲劳、饮酒及餐后落水更易引起,其实
质应是水中猝死。

三、溺死尸体的征象
(一)体表征象
1. 口鼻部泡沫(foam)
在溺水过程中,由于冷水剌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
进,粘液与溺液和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
形成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逐渐涌出附着在口鼻
孔和其周围,形如白色棉花团,呈蕈形故称蕈形泡沫
(mushroom-like foam)。若死者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由于压
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时,泡沫可染成浅红色。
这些泡沫富有粘液,不易破灭,抹去后亦可再溢出。
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蕈形泡沫夏
季可保持1 ~ 2天;春、秋季保持2 ~ 3天;冬季3 ~ 5天。
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处或其周围皮肤形成痂皮样残留物。
尸体腐败后泡沫消失。蕈形泡沫是生前形成的,是一种生
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鼻部血性泡沫

2.手中抓有异物
溺死者的手中常抓有水草、树枝、泥沙或其他物品,
系落水后在水中挣扎及尸体痉挛所形成,是一种生活反
应,是认定生前溺水死亡的重要所见之一。
3.眼结膜点状出血

溺死者的眼结膜淤血,部分眼结膜下可见出血点。

(二)内部征象
1.上呼吸道内泡沫和异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可见充满与口鼻孔处相同性质的泡
沫,检见吸入的水中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等。

2.水性肺气肿
形成原因:由于溺水者在水中剧烈的呼吸运动使溺液、空气
和粘液三者相互混合形成泡沫,同时在呼吸困难期和终末
呼吸期吸气的力量大于呼气的力量,使肺内聚积大量的溺
液及泡沫,形成了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肉眼所见:肺表面湿润,有光泽,颜色较淡,呈浅灰色。两
肺膨胀,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约为正常肺重量的2倍。
双肺充满胸腔,前缘覆盖心脏,表面有肋骨压痕,边缘钝
指压凹陷。两肺可见散在淡红色的出血斑,多见于肺叶之
间及肺下叶,系因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致,称之为溺
死斑,或 Paltauf斑(Paltauf’s spots)。
约80%的溺死尸体可见到水性肺气肿,但脏壁层胸膜
广泛粘连者不发生水性肺气肿。
水性肺气肿是一种生活反应,是认定溺死的重要征象
之一。

口鼻部蕈样泡沫及水性肺气肿

组织学所见:肺泡高度扩张,部分扩张的肺泡壁变薄,断
裂形成肺大泡样结构。肺泡腔内充满淡伊红色的溺液,并
可见局灶性出血。海水中溺死者肺内血管腔中红细胞聚集
成团,淡水中溺死者红细胞可发生溶解,形态不完整。有
时,可在肺血管中观察到脂肪样成分,可能是在溺水过程
中,发生剧烈的痉挛导致骨髓释放,形成肺内脂肪栓塞,
但必须排除暴力性骨折的存在。部分溺死者的细支气管和
肺泡腔内可见胃内容物残渣和随溺液进入到肺内的异物,
如水草、泥沙、浮游生物等。极少数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
由于水压特高,也可见到水中异物进入上呼吸道,但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出现,则提示溺水的可能性大。

溺死肺组织中浮游生物检验

RBC

3.左右心的血液成分差异
溺液进入肺泡后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室,再进
入体循环,使左右心室的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在淡水中溺
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比右心室者降低;在海水中

溺死者,左心室的血液浓缩,比右心室的血液成分浓度高。
因此,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左心血的
比重比右心血低;而在海水中溺死者则相反。

4.消化道内溺液及异物
溺水过程中,溺液及水中的异物可被吞咽入胃,在经

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而死后抛尸入水,高水压时可将液体
压入胃或直肠内,十二指肠内并无溺液或异物。因此,如
果在水中打捞出的尸体十二指肠内发现大量液体和水中的

异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区别溺死与死后
抛尸入水。应检测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是否同一液体。但
溺死发生非常迅速者,胃及小肠内也可无溺液。胃肠内溺

液只有在溺死的新鲜尸体解剖中发现才有意义。若尸体腐
败,因溺液外渗到腹腔,胃肠内不易发现溺液。

5.肌肉出血
溺水过程中,由于发生剧烈的挣扎和惊厥,可引起呼
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的肌束间

有点状、条状或片状出血,多为双侧性。肌肉出血约占溺
死案件的10%。有时口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
致的损伤相鉴别。

6.颞骨锥体内出血
溺死者中,约2/3的尸体在尸检中可见到颞骨岩部有
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溺液

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锥体受压所致,同时溺水过程中
窒息缺氧也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其他类型的
窒息尸体中也可见到此种现象。

7.颅脑、颜面部淤血
水中溺死的尸体因头部较重下沉,体内血液向头部坠

积,使头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
8.脾贫血、体积缩小
溺死者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

Haffner等对42例溺死者的脾与42例因缢颈、扼颈、
勒颈等机械性窒息死亡者的脾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原
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死者的脾相比,溺死者的脾重量约减

轻18%,脾与自身重量比值和脾与肝重量的比值也明显降
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9.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自然界的水域中广泛地生活着各种微小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如硅藻、水藻及其他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溺
水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随溺液被吸入到肺内,其中
体积小者可通过破裂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再
随体循环分布至各脏器。因此,在溺死者的心、肝、脾、肾、
骨髓及牙髓中均可能检出溺液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检测器官中
的浮游生物对认定溺死具有重要价值。
10.器官内溺液外渗
溺死尸体发生自溶或腐败时,进入内脏的溺液因重力作用
下坠,并向器官外漏出。如肺内溺液进入到胸腔,胃肠道内的
溺液进入到腹腔,体内的溺液也可渗出到体外。但进入到器官
内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异物不会渗出,仍保留在器官内。

四、溺死者尸体上的损伤
溺死者的尸体上常可见各种类型的损伤或破坏,其损伤或破坏
程度不一,形成的原因复杂。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以下三种:
1. 溺水前形成的损伤
①意外损伤:如游泳、涉水、水灾、沉船事故等过程中,或醉酒者
或癫痫发作者在跌入水塘前形成的损伤。从高处落水者,受水面冲

击引起的内脏破裂等。此种损伤常有明确的现场。
②他杀损伤:程度一般较重,部位不定,常可见抵抗伤,或加害者
以凶器将受害者杀死或打昏后将其抛入水中。

③自杀损伤:多为自杀者用刀切割手腕或颈部等自杀未遂,而后自
溺。一般损伤程度较轻,多位于自己手能达到的部位。上述损伤一
般可检见生活反应。

2. 溺水过程中形成的损伤
在溺水过程中,因撞击水中的坚硬物体,如桥墩、石

头等,可在头面部、肢体等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
括挫裂创、挫伤、表皮剥脱等,生活反应不明显。
3.入水后在水中形成的损伤
溺死后或抛尸入水的尸体在水中随水流漂流过程中,
撞击到岩石、桥墩、木桩而造成的尸体损伤;被转动的船
舶螺旋桨切割导致肢体的离断或在体表形成数个平行排列,
呈弧形的创口;被水中的鱼类、虾、螃蟹等啃咬所致的各
种形态不规则的损伤,这些损伤无生活反应。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化学检测
1. 左、右心血氯离子测定

应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可用于诊断溺
死。淡水中溺死者,左心血氯离子浓度较右心血低17.0mmol/L以上;海
水中溺死者相反,左心血氯离子浓度比右心血高17.0mmol/L以上。抛尸
入水者,左、右心血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
2. 心房利钠多肽的测定
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激
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调节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Bold等分别对海水、淡水中溺死动物和非溺死动物血中的ANP含量
进 行 了 对 比 研 究 。 发 现 淡 水 中 溺 死 动 物 的 血 浆 ANP 含 量 最 高
(358pg/ml),海水中溺死的动物血浆ANP含量次之(190pg/ml),而对
照组的ANP含量最低(79pg/ml),三者之间以及海水溺死组与淡水溺死
组之间均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测定血浆ANP的含量可用于诊断
溺死,且可区分淡水和海水中溺死。

3. 血液中外源性污染物或离子成分含量的测定
环境污染:许多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中的
某些化合物,如汞类或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水中高离子含量:有些水域中,某种离子的含量高于人

体中的含量,如氟离子或锶离子等。
溺水过程中,这些污染物或离子也会随溺液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人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不仅可用于诊断溺死,而且还可用于判定可能的落
水地点。

(二)脏器中硅藻的检测
1. 硅藻的性状和种类
硅藻(矽藻,diato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和
水域中,水中含量最多。淡水中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海水
中有硅藻和甲藻等。
种类:繁多,约15,000种,多为单细胞生物,有时集成群体。
共同特点是细胞壁由无结晶,不易破坏的含水硅酸盐
(SiO2H2O或Na2Si2O5)构成。细胞壁强弱与硅藻发育成熟程
度不同、细胞壁硅含量有关,含硅量多者可占细胞重量的50%,
少者仅占4%。
构造: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合而成。上下两面为壳面,侧面上
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为壳环。壳面上有各种各样微细花纹,花
纹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者为中心目硅藻,而花纹呈左右对称排列
者为羽纹目硅藻。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淡水中主要为羽纹目硅藻。
细胞内有核和色素颗粒。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

毫米,大多数为40μm~80μm,也有2μm~5μm者。其形
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线形、三角形、四方形、六边
形及八面形等。由于硅藻在水中分布广泛,含量多,细胞

壁富含硅酸盐,可耐受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和抵
抗腐败的作用,同时体积较小者可随溺液经肺泡壁毛细血
管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分布到各脏器乃至骨髓中。由于硅藻
的这些特性,通过检测各脏器及骨髓中硅藻的种类、数量
等,已使其成为诊断溺死,特别是认定腐败尸体溺死的重
要依据。

羽纹目硅藻模式图

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为主,呈线形、披针形、舟状、棒状,
左右对称,有双极和脊。1~7:无壳缝藻;8:拟壳缝藻;
9~10:单壳缝藻;11~24:双壳缝藻

中心目硅藻模式图

海水中以中心目硅藻为主,壳体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呈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无脊。1~6:圆筛藻;7:根管藻;
8~10:盒形藻

2. 硅藻的检测
(1)检材的提取
 使用洁净的器械取材

所用的器械及试剂等均应无硅藻污染。

 尸体解剖取材时严防污染

应先腹腔后胸腔。切开腹壁后换

用干净的刀剪进入腹腔,取出全心、全肾及完整的长骨送至
实验室后再剥离包膜,切取组织块。取牙齿以取完整的门牙

或臼齿为佳。取每一组织器官检材时,均应换用干净的器械。
切记在取检材时一旦污染就无法洗净。
 用洁净的容器装检材并加以标注

取出的组织,应立即放入

干净的广口瓶内,不加任何固定剂,瓶外贴上标签,写明死
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材的名称、发现尸体的时间、地
点等。无名尸体组织应予编号,注明尸体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2)检验方法
Ⅰ硅胶梯度离心法: 取肺或其他组织器官块50克左右,分别匀
浆后离心,将组织细胞片悬浮在硅胶液上面(即低密度带),
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即高密度带)。
此种方法避免了强酸的消化,可将溺死者组织中的浮游生物

完整地分离出来,提高诊断率。
Ⅱ 浸渍法: 取大小为2~3cm的组织数块,置于100ml 蒸馏水
中,浸渍数小时或过夜。或用硝酸钠处理浸渍液,置37℃ 温
箱中24小时,离心沉淀,取残渣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
检。此法虽简单,但硅藻检出率不高。

Ⅲ 化学消化法:取组织20g,切碎置烧杯内,在通风橱内
加入热的分析纯硝酸(发烟硝酸更好),待组织完全液化,
冷却后离心沉淀。用重蒸馏水稀释沉淀物,以防酸腐蚀微

孔滤膜,用滤膜过滤沉淀物干燥后,封固镜检并计数。此
法常用于检查耐酸硅藻及定量时用。
Ⅳ 焚灼法:取20g左右的组织置于3cm×5cm的石英坩埚中,
在通风橱内逐渐加热至组织灰化为止。加数滴硝酸溶液溶
解灰烬,加入蒸馏水,过滤后组织镜检。

Ⅴ 荧光检验法:Okada等根据许多浮游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受激发后产生淡红色的荧光特定, 建立了浮游生物的荧光检
验法。
Ⅵ 分子生物学方法:1996年,Kane等对日本某湖泊蓝藻群

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调查将分于生物学方法应用于
蓝藻的检验诊断溺死。该法以种属特异性DNA标记为检测对
象,用PCR技术来分离放大序列信号,不依赖浮游生物的形

态或理化特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引物设计
以局部的蓝藻序列资料为基础,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和蓝藻非
优势群体水域的应用;扩增片段较短,提供的序列变异信息

少,不能单独用于溺水地点的分析。

(3)检出率
 各器官组织中硅藻含量:肺、肝、脾、骨髓。

上海市报道的检出率:肺100%、肝100%、心血50%、
肾32.5%、心27%、脾14.3%、骨髓14.3%~20.8%。
武汉大学报道的不同方法组织消化能力及检出率:
Digestion capability of four methods for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X±SD)in rabbits

Methods

Cases

Liver

Kidney

Bone marrow

Residue (mg)

Residue (mg)

Residue (mg)

Nitric acid + H2O2

8

32.08±3.23

36.76±5.10

726.38±63.64

Proteinase K

8

57.54±3.05

54.83±6.64

858.42±50.55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8.76±1.74

8.65±1.01

57.38±11.57

Soluene-350

732.80±57.24

750.84±66.24

1058.79±64.28

8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Reclaiming ratios of diatoms with the four digestive methods (X±SD)

Methods

Cases

Cyclotella

Cybella

Navicula

Ratio (%)

Ratio (%)

Ratio (%)

Nitric acid + H2O2

8

65.56±6.31

58.70±8.10

1.86±1.70

Proteinase K

8

87.19±7.35

83.89±8.47

91.45±5.38

HNO3 in Disorganization Can

8

37.80±5.34

30.20±1.73

2.39±1.41

Soluene-350

8

35.21±3.31

29.24±5.60

1.86±0.95

Note: P represen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methods.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P <
0.05 and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P 0.05.

enzymatic digestion

Cyclotella
nitric acid +H2O2

nitric acid in Disorg Can

Soluene-350

Cybella

Navicula

3. 检验结果评定
 硅藻检验技术简单、稳定,只要没有污染,结果可靠。大
多数情况下准确的硅藻计数可以鉴别溺死和非溺死。肢解
或腐败尸体,也可取骨髓作硅藻检查。
 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
现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高度腐
败的尸体,器官已腐烂,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
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水中休克致死
或溺死的水域中无硅藻存在,在溺死者器官中检不出硅藻,
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确定不是溺死。
 美国等学者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
死后也能检出,在根据硅藻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溺死时,
必须慎重。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硅藻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
织、肝、肾、骨髓等多个器官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
的硅藻,可作出溺死的鉴定。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较为复杂,对于水中发现的尸
体,其法医学鉴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尸体的个人识别;
②确定是否为溺死;

③落水现场的勘查;
④死亡方式的判定。

(一)尸体的个人识别
水中发现的尸体多为无名尸体,新鲜尸体可以通过

体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长、性别、发育状况、斑痣、
牙齿、指纹、头发及身体上的疤痕等特点,查明身源。
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畸形、义齿、死者身上的衣裤、鞋

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耳
环、项链等。这些所见对追查腐败尸体的身源尤为重要。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

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人识别。对于残缺不全的无名尸
体或腐败尸体,还应采取骨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ABO血型的检验以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二)确定是否为溺死(死因的鉴定)
确定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溺死,即解决是因溺水而
死亡亦或死后抛尸入水。

 新鲜尸体可通过系统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根据体表所见和
内部征象等检验结果做出判断一般多无困难。
 若尸体已腐败,各脏器结构已不清,则主要依据器官组织、
长骨骨髓和牙齿(髓)中硅藻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 无论是新鲜还是腐败尸体均需取材,进行毒物的分析,以
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 同时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因机械性损伤
或疾病发作导致的死亡等。
 对于尸体身上的损伤,必须注意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形
成,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

表4-4-1 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
部 位

生前溺死

口鼻孔
呼吸道

可有白色泡沫或蕈样泡沫
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内可有溺液、
泡沫和异物

手中异物

手中可抓有异物,如泥沙、水
草、树枝等
呈水性肺气肿改变,表面有肋
骨压痕、溺死斑,切面有溺液
流出
淡水溺死者,左心血各成分比
右心血含量低;海水溺死者则
相反
多有溺液、泥沙、水草等异物
入小肠
脑、肝、肾等器官淤血,脾呈
贫血状态
可检测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肺及大循环各器官、骨髓、
牙齿中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
硅藻







胃及小肠
内脏器官
血液检查
硅藻检查

抛尸入水

仅上呼吸道有少量液体、异物,
若水压较大,可达下呼吸道,但
无泡沫



左、右心血各成分相同

胃内可有少量溺液,一般不进
一般无淤血性改变
不含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内脏器官、骨髓、牙齿中硅藻
检测呈阴性,有时仅在肺中检
出少量

(三)落水现场的勘查
1. 静止水域的现场

 发现尸体的地点可能是落水处或其附近。
 在确定了落水地点后,应全面、仔细地进行现场勘验。
 对现场附近的建筑物要进行勘查和了解,收集可以物
品,如血迹、呕吐物、药品、凶器、衣物等送检。

 还要对水温、鱼蟹、浮游生物、水质污染以及水下等
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 如需要做硅藻检测,应将肺、各器官和骨髓中检出的
硅藻与溺水现场的硅藻种类、数量进行对比。

2. 流动水域中发现的尸体现场

往往发现尸体处并非是落水地点的水域。
 还应对现场水域的水流方向、流速等水文情况进行勘
察和测试。

 在确认系属溺死后,除提取发现尸体现场区域的水样
外,还要提取可疑落水地点的上游水域的水样,与尸

体脏器等组织中检出的硅藻、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对比,
以便为判断落水地点提供资料。

(四)死亡方式的判定
溺水多发生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村多于城市,且多发生在温暖的季节。
1. 意外灾害

溺死以意外灾害多见,如游泳、涉水、海难事故、水
灾等情况下最常见。也可见于醉酒者意识不清,或冠心病、
癫痫患者疾病突然发作意识丧失,跌落于池塘、水洼内,
或浸没于浴盆内而溺死。通过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和尸体
剖验等,死亡方式多可确定。

2. 自杀
采取溺水自杀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有些案件中,自杀者自己
捆绑手足,或捆紧裤管袖口,或自缚重物后溺水;有时恋
人或夫妻两人同时溺水,或捆绑在一起溺水;有些自杀者,
特别是患有精神病者,在溺水前先采取切颈、自勒等方式
自杀,但未达到目的,又采取溺水方式自杀。此种情况必
须与他杀相鉴别。
3. 他杀
他杀溺死较少见,多是先采取扼颈、打击头部或投毒
等手段致被害人昏迷,再将被害人投入水中。也有趁被害
人不注意时,将其推入水中。此种案件中,一般罪犯事先
已有预谋,并知晓被害人不会游泳。

机械性窒息章节复习题
1.回答下列定义:窒息、Tardieu斑、缢死、勒死、扼
死、性窒息。
2.根据窒息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过程,窒息分为哪
几类?
3.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机械性窒息分为哪几类?
4.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及内部的一般征象有哪些?
5.缢颈者的缢型包括哪几种?不同缢型的缢索是如何走
行的?
6.简述缢死的机制。
7.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特点是什么?
8.缢索的物证意义是什么?

9.如何鉴别缢死与死后缢尸?
10.自缢的特点是什么?

11.他杀勒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是什么?
12.缢死与勒死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3.如何鉴别自勒与他勒?
14.被扼颈者颈部的所见有哪些?
15.在检验扼死尸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性窒息的现场特点什么?
17.可用于认定溺死的尸体征象有哪些?
18. 什么是水性肺气肿?